最近的大盤跌勢,你是已經早早下車,還是目前帶著七上八下的心情在等待回漲呢 ?
這一年來的台灣股市已經狂熱到快成為全民運動,大盤不斷創新高,只要大膽的、敢衝的相信資產都倍增了不少,因此也造就了不少自稱為股神的年輕投資客。但最近在疫情衝擊下,每天看到的投資市場上是綠油油一片,之前的獲利如果沒有入袋,那現在的你是關掉電視先不管它,或是每天盯著大盤等待指數回漲呢?今天Grace想與你討論的不是現在的大盤漲多少、又跌了多少,而是想與你探討關於每位投資者在投資時對於風險承受度的重要性。
案主是位工程師,所以股票的投資標的也多為電子相關產業,其中更不乏現在正夯的投資議題 - 晶圓、被動元件等 。在這一年來多頭市場的情況之下,多數的投資者都是獲利居多,為何獨是案主的投資狀況與市場呈現反向的結果呢 。經過討論與探討之下,雖然案主平時對於財經發展與市場趨勢也加以研究,而其投資的工具股票原則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那呈現現在的結果是什麼原因呢 ? 案主的股票操作總是在市場下跌時開始賣,在市場上漲時開始跟進,所以這樣的操作原因是Grace想理解的。
案主提到因為投資標的開始上漲,代表自己觀察市場的方向是對的,所以需要開始買進;在選擇的標的開始下跌時,會急於賣出因為不知道會下跌多少;在這樣的操作方式之下,長期下來也呈現總投資的結果是虧損的。在與案主會談之後,Grace發現到案主在投資上二個重要的關鍵點 :
第一、在投資的理論「買低賣高」中,案主的投資操作正好是相反的,因為總是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所以讓自己的投資結果不如自己的預期。
第二、會買高賣低的操作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可能是投資的知識不足,而另一個可能是不了解投資的自己,不了解在投資上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範圍在哪裡。
這一年來的台灣股市已經狂熱到快成為全民運動,大盤不斷創新高,只要大膽的、敢衝的相信資產都倍增了不少,因此也造就了不少自稱為股神的年輕投資客。但最近在疫情衝擊下,每天看到的投資市場上是綠油油一片,之前的獲利如果沒有入袋,那現在的你是關掉電視先不管它,或是每天盯著大盤等待指數回漲呢?今天Grace想與你討論的不是現在的大盤漲多少、又跌了多少,而是想與你探討關於每位投資者在投資時對於風險承受度的重要性。
Grace前幾天在諮詢一位年輕案主時,發現他的收入穩定、支出不高,但資產累積的數字似乎與他的工作年限應有的累積不成比例。所以透過他的收支表及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做為釐清,Grace發現差異的原因最主要是來自於他的投資操作。
第一、在投資的理論「買低賣高」中,案主的投資操作正好是相反的,因為總是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所以讓自己的投資結果不如自己的預期。
第二、會買高賣低的操作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可能是投資的知識不足,而另一個可能是不了解投資的自己,不了解在投資上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範圍在哪裡。
而在與案主討論後,對於後者風險承受的認知是這次短期觀察後需要調整的部分。
所謂的「風險承受度」,是指「自己能忍耐投資工具下跌多少而不贖回」的程度。 一般來說,透過投資工具想要增加獲利,是一般人做投資前的期待,但結果跟我們的預期是否相同,投資心理素質又占了部份的原因。而對於風險可接受的程度與範圍,是許多運用投資作為理財的人需要優先幫自己評估的要件之一,因為投資理財是期許我們可以快速地達成我們的財務目標,但如果在過程中讓我們驚心膽破、吃不下、睡不著,那這樣的理財方式我們應該思考是否適合自己。
在風險承受度的判斷上,Grace提供以下三個方式可以讓在投資的你做為自我評估 :
1、依據自己過去的投資經驗,你通常可以承受多少的損失,而心情不波動。
通常自己過去的經驗是我們做為未來執行的依據之一,早期Grace在運用投資工具的時候常常因為一個市場的波動而擔憂不已,原因多來自於對於理財與投資還不了解,但卻覺得應該是要做的事。所以在波動中小漲等不住、大跌忍不住,但隨著每年不斷的檢視中去了解自己、也了解工具、更了解市場,所以對於自己在風險上的忍受度慢慢鍛鍊的越來越強壯。2、在準備好生活緊急預備金後,要達成財務目標的期限為何 。
是短期的需求、或者中長期的需求,因為目標的不同,應該選擇工具的風險度也將不同。在理財工具的選擇上,Grace也會搭配著自己理財目標的年限來做選擇,對於短期的目標自己是透過穩健的工具例如銀行及短期儲蓄險來累積,而面對長遠的財務目標,自己則是透過有波動的工具來累積例如基金、股票等,因為長期才需要使用,所以在波動的時候只要方向對就不用一直盯著它。
3、投資理財的部位,占總資產的比例多少。
理財是為了加速達到財務目標,但過程中心情的起伏不能影響到生活,每個理財的工具有不同的功能與風險,其波動中是否可以讓我們吃得下、睡得著,則是風險承受的關鍵。要了解自己的資產在承受多少的損失下可以安然的生活,那這個數字就是自己可以承受風險的比例,所以Grace常常問來諮詢的朋友們 : 「如果你有一百萬元,請問你可以承受多少的損失,依舊吃得下且睡得著 ?」如果是10%,那在有波動的風險部位我會建議您只能放10萬元,因為投資理財是為了未來更好,而不是要讓自己無法正常的生活。或許你會提問,如果只是投資這樣的金額會不會離自己的財務目標完成太遙遠,如果你有思考到這部分那也很正常,那Grace會建議你設定一下未來在資金上及心境上的調整,透過以下三點在財務上的學習,也可以增加我們的風險承受能力 :
第一、增加自己的資產部位
因為當資產增加後,在一樣可以承受波動的10%資產中作有波動性的理財,相對地可以投資的金額也會增加,但整體來看風險的承受範圍一樣在我們可以接受的區間。
第二、增加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將原來只能承受10%波動的心臟,透過時間與經驗鍛鍊至20%或30%,讓自己可以在自己能接受的風險範圍內接受市場的波動,而心情不受影響,資產不受影響。
第三、現在開始認真學習理財
因為當透過時間的累積,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面對及學習自己的理財工具,當對於理財的工具越熟悉,對於市場趨勢的判斷依據將會相對更了解,讓自己懂得知識與實務上的運用,經驗將會讓我們在風險的承受度上更為寬廣。
關於投資,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了解自己的投資性格,則可以在市場波動時做好預期的心理準備,不易因為市場訊息讓心情過度起伏,而造成賣在低點買在高點的情況。關於理財,在應該理財的部位做適合自己理財性格的配置,在配置可承受風險的部位做好波動範圍的承受與等待,則可以在生活中不因市場波動而起伏,也可以透過理財工具的波動向我們的財務目標邁進。而這也是Grace現在依舊不斷在鍛鍊自己心理素質的部分,理財做好配置、安穩生活。
關於投資,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了解自己的投資性格,則可以在市場波動時做好預期的心理準備,不易因為市場訊息讓心情過度起伏,而造成賣在低點買在高點的情況。關於理財,在應該理財的部位做適合自己理財性格的配置,在配置可承受風險的部位做好波動範圍的承受與等待,則可以在生活中不因市場波動而起伏,也可以透過理財工具的波動向我們的財務目標邁進。而這也是Grace現在依舊不斷在鍛鍊自己心理素質的部分,理財做好配置、安穩生活。
透過今天與案主的資產盤點狀況,除了協助他重新釐清在理財部位的配置、我們也重新釐清了他對於理財工具將使用的年限,清楚目標的年限後如果理財與投資方向對了,則等待則是必然的,我們將不會因為短期的波動而影響投資的方向。所以了解自己的投資心理與風險承受度,是我們在投資理財前的第一要務,因為這將影響到我們投資過程中的決策與選擇,更影響到最後理財的結果。
很高興今天案主在離去的時候提到,投資觀念上的釐清是他今天很大的收穫,可以讓他重新打造自己在理財上的方式與分配 ;這也是書本上多教人們怎麼分析股票,產業怎麼循環,而少有人提及理財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同等的重要的。現在已經在財務道路上的朋友們,別忘了適當的檢視自己理財的結果,在檢視的過程中我們將會更了解自己的投資風險屬性喔。
Grace的小提醒 :
理財是為了提早達成財務目標,理財投資前先了解自己,理財的知識與可承受的風險,將使你的理財計劃更周全也更安穩。
投資除了獲利,更為了可以吃得下與睡得著。 需要財務諮詢的朋友們,歡迎留言給Grace,我將陪伴著妳開始規劃財務這條路。想諮詢
留言
張貼留言